棉农和纺企,对国家来说,一个是半斤,一个是八两,哪个也不能少。正因为如此,每当新棉上市时,政府就要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地权衡各方利益,努力做到既保障棉农的收益,又让纺织企业有利可图。但这两年随着国内外棉价差越拉越大,棉花临时收储、抛储等政策的正效应已逐渐减小,而负效应开始显现。
2011年9月以前,国内棉价与国际市场价差大致处于正常区间。自去年9月以后,国际市场棉花价格与国内市场棉花价格拉开距离,差价由1000多元/吨一路上扬。今年上半年,国内外棉花差价一度高达5248元/吨。
如此明显的价格差,让利润微薄的纺织企业对高品质外棉虎视眈眈,一再要求增加配额发放。但一旦增发,国内棉花价格将再受打击,棉农辛苦劳作了一年,可能会面临亏本的境地,对棉花种植积极性的打击极大;而国家耗资600亿元收储的国内棉花,也将面临亏损抛售局面,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可是,如果配额不增加,国内纺织企业将继续用着全球最贵的棉花,削弱其全球竞争力,最终结果将是把全球纺织市场拱手相让给印度、东南亚等国,失去传统的纺织大国地位,棉花种植产业也将被彻底毁掉。
在国际低价棉的诱惑下,棉花进口配额及其管理已成为各方博弈的焦点。但这只是冰山一角,当前我国棉花产业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已经浮出水面,亟待寻找应对策略和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方面,以临时收储价为支撑的棉花价格,让纺织企业、棉花收购加工企业以及棉农都处在万分纠结的状态。2011年度19800元/吨的临时收储价有效地保护了农民利益,避免了卖棉难。据统计,全年收储量达到313.03万吨,创历史纪录,占当年实际生产量720万吨的43.5%。实践表明,尽管这是市场机制条件下不得已而为之的救市对策,但还是非常成功的。也正因为有了这个托市政策,虽然2012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减少了一个百分点,但并没有出现全国性的大幅度下滑,保持了植棉面积的相对稳定。但问题是,这一政策并非长效机制,虽然能保护国内棉农和部分棉企的利益,却难以解决我国纺织行业的困境。
另一方面,国家拥有的巨大棉花储量理应在平衡国内外价格方面有所作为,但在如何作为上却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如果按照收储价采取顺价销售,国内外价差仍很大,纺织业增加进口的呼声仍会很高;但如果采取降价销售,则会带来如何分配以及对市场的扭曲等问题,还会对新棉临时收储价产生较大的打压。
在全球经济低迷和消费疲软的形势下,如何处理好进口棉和国产棉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棉农和纺织企业的关系,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面对危机与挑战,我国棉花价格和流通体制改革或已到破题时。一方面,要建立棉花发展长效机制,研究棉花直补政策,努力降低种植成本,提高国产棉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要保证市场的稳定性,新年度要继续发挥临时收储政策保供应稳市场的作用,增强调控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与此同时,纺织行业也要立足自身结构调整,尽快完成转型升级,走品牌化、高端化路线,逐步降低原料、人工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
资讯排行
- 鸿天集团核心业务持续增长,创新驱动发展新篇章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行动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全链条生态管理
- 2024第十八届冷链产业年会暨第二届南亚东南亚冷链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昆明举行
- 打造棉服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 花禧乐纺织:乘国风之势而起,舞动时尚新姿
- 质领2025·先锋谈|波司登董事局主席高德康:数智赋能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纺织服装周刊
- 质领2025企业谈|新乡化纤党委书记、董事长邵长金:向“新”求“质”,逐梦白鹭新篇-纺织服装周刊
- 左拉时装:以五大风格系列解读2024秋冬时尚趋势
- 产学研用 校企合作 助推产业设计创新升级
- 质领2025·先锋谈|宁纺集团总经理徐建林:解锁“12346”密码,开启发展加速度-纺织服装周刊
- 35个!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公布
- “乌蒙村秀”新年唱响彝族服饰时尚新乐章
- 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纺织行业锻造竞争新优势
- 追忆黄金十年,中国服装产业“时尚觉醒”纪实-纺织服装周刊
- 远信工业、海宁纺机当选新届执行会长单位!中国纺机协会印染机械分会聚焦热点,理性判断前行方向!-